然而,这篇有分量的文章却存在白璧微瑕:文章引用的五份档案涉及到四个日期,其中竟然有两个是错的。
这五份档案,是时任华北中央局宣传部长的周扬与中共中央之间往来的五份电报稿。每份档案的标题处皆注明了日期,落款处也用“丑删”、“寅佳”等字眼标出了日期。五份档案共涉及到四个日期(档案三与档案四的日期系同一天):
档案一:一九四九年二月十五日,丑删
档案二:一九四九年二月五日,寅微
档案三:一九四九年三月九日,寅佳
档案五:一九四九年三月十五日,寅铣
用落款处的日期与标题处的日期互相印证,便可发现档案二与档案五的日期有误。
要弄清错误在何处,首先要懂得落款处的“丑删”“寅微”等字眼的含义。
其实这是我国历史上的一种电报纪日方法,称之为“韵目代日”。清政府开通电报之初,发送电报非常昂贵,按字论价,“字字是金”,所以节约用字就很重要。为此目的,晚清状元洪钧发明了“韵目代日”法,即用《平水韵》中的韵目来表示日期。
《平水韵》是古人写格律诗用韵的必备参考书,即使时至今日,恪守古韵的诗人们写格律诗时仍将其奉为圭臬。《平水韵》系金人王文郁《平水新刊韵略》的简称。共有一○六韵,每一韵有一个代表字,称为韵目。《平水韵》分五卷,其中上平十五韵,下平十五韵,上声二十九韵,去声三十韵,入声十七韵。韵目代日法就是用其上平十五韵和上声、去声的一部分韵目来指代日期。具体规定如下:
上平声十五个韵目:一东、二冬、三江、四支、五微、六鱼、七虞、八齐、九佳、十灰、十一真、十二文、十三元、十四寒、十五删,分别代表1日~15日。
上声十个韵目:十六铣、十七、十八巧、十九皓、二十哿、二十一马、二十二养、二十三梗、二十五有、二十七感,分别代表16日~23日、25日、27日。
去声五个韵目:二十四敬、二十六宥、二十八勘、二十九艳、三十陷,分别代表每月24日、26日、28~30日。
要说明的是,三十日按规定该用“陷”,但是于军队不吉利,忌用,故改用“卅”(sà,意为三十)字代替。又大月三十一日无韵目对应,通常用“世”或“引”字来代替。因为“世”字是“卅一”的合写,“引”字则看起来像阿拉伯数字31。
用韵目表示日期后,月份则可用十二地支分别表示为:一月子、二月丑、三月寅、四月卯、五月辰、六月巳、七月午、八月未、九月申、十月酉、十一月戌、十二月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