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级行业技术标准《冰雪景观建筑技术规程》诞生记
一部《规程》,满载10年冰雪情。每到冬天,美丽雪花儿就飞舞着来到哈尔滨人面前,来赶赴一个城市和一个节日的重要约会……这时的哈尔滨是一幅素洁的画。它那充满异国情调的传统建筑,晶莹剔透的冰雪建筑,以其不可抗拒的魅力吸引着八方来客……
这令人叹为观止的美的背后,凝结着无数冰雪景观建筑工作者的艰辛付出。
没有经验可循,没有数据参考,哈尔滨市建委建筑管理处处长郝刚率领着一支冰雪造就的技术团队,满载着对冰城的热爱,克服没有基础数据和极寒环境下进行实验的重重困难,从问题的提出、构想开始,经过实验、采集、编纂、修改、完善、报审……一部带着冰凌和雪花的《冰雪景观建筑艺术规程》凝结了编撰人员太多的艰辛,84岁的总顾问王丽生大半生献给冰雪事业;任劳任怨的申宝印在枯燥乏味的数据实验中仔细比对;精益求精的曹升铉严格把关各项技术指标;精明强干的王东涛孜孜以求从来没有丝毫懈怠;冰雪大世界的掌舵人刘瑞强运筹帷幄全面协调组织;还有,一直默默付出的陈继良、彭俊青、马新伟、朱秀芳……
哈尔滨市建委组织二十余家单位的三十余位专家编写技术规范,从初稿开始到编写完成出版,倾注了这些冰雪景观建筑工作者的辛勤汗水,更填补了国内、外冰雪景观建设技术规范的空白。历经近十年的努力,国家级行业技术规范《冰雪景观建筑技术规程》终于问世。
这,是对冰雪人奋斗磨砺的最高褒奖!
1、逆风扬帆塑冰雪
事情还得从2002年说起。1月5日午夜,哈尔滨第三届冰雪大世界的开幕式庆典刚刚落下帷幕,冰雪大世界设计部的部长郝刚,在凌晨两点完成了开幕式大型舞台演出监督任务之后,拖着疲惫的身体,回到了家里。
从设计、施工到冰雪大世界开幕的数月间,郝刚每天都要冒着严寒到冰雪大世界的工地查看现场。白天还好过一些,晚间为了查看灯光效果,调整设计方案,有时会遇上零下36℃度的极寒天气,呼啸的西北风夹杂着制雪机喷出的雪片迎面扑来,打得人睁不开眼,有时甚至会刮得人站都站不住。在这样的环境中长时间紧张地工作,郝刚的身体早就出现了不适,医生给他开出了住院单。这位身材高大,健硕挺拔,人称“好钢”的淳朴憨厚的东北汉子坚持到开幕式结束,再也撑不住了。
第二天一早,就在爱人的陪同下紧急住进了医院。时任副市长王大伟得知后心疼不已,亲自过问,人院的第二天一早便进入手术室。副院长监督手术全过程,科主任亲自主刀,手术很成功。
术后的郝刚,躺在病榻之上,身子沉静下来了,闲不住的他却想利用这段病休时间补一补没有时间阅读的专业资料和书籍,总结一下这三届冰雪大世界举办以来在设计和建设过程中出现的错误、事故、产生的不足。他要以文字的方式将自己的感受记录下来,留给世人。慢慢的,一个规范冰灯建筑施工技术要求的想法在郝刚的头脑中开始酝酿、形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