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内涵
[摘 要] 当前我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教学基本上是围绕着“走出去,请进来”的社会实践模式开展,缺乏实施的持久性和普遍性。本文认为,这是由于我们的认识局限造成的,克服局限的关键是正确认识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内涵并以创新的精神实现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目标。
[中图分类号] D64[文献标识码] B[文章编号] 0257-2826(2008)04-0087-04
目前,我国高等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教学基本上是围绕着“走出去,请进来”的社会实践模式开展,缺乏实施的持久性和普遍性,难以真正落到实处。这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我们对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认识局限造成的,克服这一局限的关键是正确认识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内涵并以创新的精神去实现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目标。
一、当前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实施方式及认识局限
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教学模式包括:组织学生到企事业单位、农村、市场进行调研考察;到爱国主义基地学习革命烈士和英雄人物的事迹;结合假期“三下乡”等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开展社会调查;到教学实践基地实地参加多种形式的生产劳动或社会工作。此外,还请各条战线上的先进人物到学校给学生介绍改革、发展的实际情况,谈工作、人生的体会,并与师生开展直接交流和研讨。总的来说,这些形式都是实现思想政治理论课与社会实际相结合的有效方式,无论哪一种形式都从不同侧面扩大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知识,也体现了广大理论课教师积极探索和实践创造的成就。
但是,这些形式缺乏实施的持久性和普遍性,缺乏与课堂教学的紧密结合,虽然一定程度地关照了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特殊要求,却忽略了大学公共理论课实践教学的一般规律,致使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教学不能普遍地、持久地落实下去。之所以如此,主要是我们对思想政治理论课及其实践教学存在着认识上的局限。
1.把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育教学特殊化,即当做政治任务或放在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中去抓,忽略了其作为一门课程所应体现的一般性,反而使其在特殊化中虚化了。
由于认同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对当代大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地位,从教育部到中央都对这门课程非常重视,要求学校党委书记亲自过问课程和学科的建设,并不时由上级主管部门组织专家进行评估和检查。但是,由于这一重视是从政治需要而来,也极容易由政治冷淡而止。往往是遇到评估或检查就行动起来,活动一过又回归原样。在这种大前提下,许多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教学不是作为一种经常性的教学环节持续不断地坚持下去,而是上级有号召、有检查、有领导要求、有经费支持就象征性地搞一搞,随意性很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大学里的必修课,应该按照大学教育的规律实现它的职能,脱离了正常的教育教学轨道必然违背规律,造成欲求不得、欲速不达的结果。因而,越提倡重视越说明它不被重视,越要它特殊化越使它脱离了大学教育教学的本体,反而在重视的特殊化中被虚化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