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代后殖民主义语境中,“流散”是殖民化过程中关键性的历史事实之一。流散者主要包括殖民主义时期由奴隶制和之后的“契约劳工制”所留下的非洲裔及亚洲裔劳工、尤其是从“二战”开始返回宗主国中心的前殖民地人民。流散群体的存在会对民族国家及其确保社会凝聚力的传统构成一定威胁。流散概念有助于我们在运动中而非在绝对的本真性或文化中思考身份。由于“流散者”游刃于两种甚至多种文化之间,在当今语境下,他们拥有更宽阔和多元的视角,得以重新参与文化的改造、颠覆与传承。近来,“流散”这一观念被很多作家和后殖民批评家当作一种积极的混杂状态而加以肯定和推崇。加拿大当代著名文化理论家布莱顿就指出,当前探讨边界跨越、流散和流动性的文本如雨后春笋般大量涌现,这是对原先衷情于执着的“地方性和定位性”的一种“反弹”。
注:本文的正文部分是PDF格式文件,请下载安装 Acrobat Reader 7.0 软件后点击下面的页码阅读。
[149] [150] [15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