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观察电针与药物治疗痛风性急性关节炎的疗效差异,寻找一种治疗伴肾功能不全的痛风患者的治疗方法。方法:将90例痛风性急性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3组,电针组30例,电针三阴交、丰隆、阴陵泉等穴,每日1次;别嘌呤醇组30例。口服别嘌呤醇,每次100 mg,每日2次;丙磺舒组30例,口服丙磺舒,每次O.25 g,每日2次。观察3组对血尿酸、尿尿酸的影响及3组间疗效。结果针组、别嘌呤醇组、丙磺舒组治疗后和治疗前血尿酸比较,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
[主题词]关节炎,痛风性/针灸疗法;电针;尿酸/代谢
痛风是一组异质性疾病,遗传性和(或)获得性引起的尿酸排泄减少(或)嘌呤代谢障碍,临床特点最常见的是高尿酸血症及尿酸盐结晶沉淀所致的特征性急性关节炎。随着经济发展和生活方式改变,其患病率逐渐上升。治疗痛风性急性关节炎的特效药物是秋水仙碱,而对于肾功能不全的患者。秋水仙碱是禁用的,为探求一种治疗伴肾功能不全的痛风性急性关节炎的方法,本研究采用电针的方法治疗痛风性急性关节炎,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且对肾功能无不良影响,不失为一种治疗伴肾功能不全的痛风性急性关节炎的好方法,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全部病例均来自湖南郴州湘南学院附属医院内科住院病人,共90例。全部病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电针组、别嘌呤醇组、丙磺舒组。电针组30例,男20例,女10例;年龄40~70岁,平均(56±3.2)岁;病程2~20年,平均(14i3.7)年。别嘌呤醇组30例,男18例,女12例;年龄42~69岁,平均(57-3.4)岁;病程2~21年,平均(15±2.7)年。丙磺舒组30例,男21例,女9例;年龄43~71岁,平均(555-3.0)岁;病程3~22年,平均(16-2.4)年。3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分布经统计学检验,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具有相同可比性。
1.2 纳入标准
(1)临床症状:1个或数个关节有红、肿、热、痛的症状。(2)实验室检查:有高尿酸血症。(3)不伴严重的心脏病或心功能不全。(4)符合美国风湿病学会1997年痛风性关节炎的诊断标准。(5)均为急性发作的痛风性关节炎。凡符合以上5条标准的为治疗观察对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