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庆本纪
张宏杰
张宏杰,蒙古族,1972年生,1994年毕业于东北财经大学。就职于渤海大学中国文化与文学研究所。中国作家协会会员,辽宁作家协会理事,辽宁文学院合同制作家。曾获辽宁文学奖、东方文学奖、全国少数民族文学奖等多个文学奖项,出
一、 接班
一
老皇帝又一次在凌晨三点多就醒了。贴身太监早就料到这一点,皇帝轻微的鼾声一停,他就从地上站起来,开始给乾隆一件件穿好衣服。然后,老皇帝就垂衣静坐在御榻之上,耐心地等待三个小时后的阳光。
这已经是近年来的常态了。乾隆皇帝的身体是有史以来中国帝王中最好的,然而,自然规律毕竟不可违抗。《乾隆皇帝实录》记载,乾隆五十年之后,睡眠即开始减少,“年高少寐,每当丑寅之际,即垂衣待旦,是以为常”。
更何况今天的日子是多么特殊。就在三小时前的交子时分,大清帝国使用了六十年的乾隆年号永远地成为了历史。今天已经是大清嘉庆元年正月初一日。乾隆比平常更早醒了近一个小时,就是因为心中惦记着今天的“禅位大典”。生性周密的他在心中把所有的环节又盘算了一遍,再一次确认,万无一失。
二
年过六十,乾隆帝才不得不在年龄的压力下定下了太子。当颙琰的名字被秘密写入传位诏书中时,不过是一个年仅十三岁的少年。撇开那些年长的皇子而单单选了他,当然是因为他身上有些与众不同之处。当时出使天朝的朝鲜使臣回国后,向他们的国王汇报见闻时多次说:“第十五子嘉亲王颙琰,聪明力学,颇有人望”,“皇子见存四人,八王、十一王、十七王俱无令名,唯十五王饬躬读书,刚明有戒,长于禁中,声誉颇多”。
十三岁的年龄对一个国家的储君来说是太小了点,不过秘密立储的方式使乾隆有足够长的时间来从容考察。他在二十二年中,一直对这个孩子侧眼旁观,眼看着他由青春期的青涩、青年期的热烈,转为中年前期的稳健有力。到了举行传位大典的这一年,颙琰三十五岁,既精力充沛,又富于经验,正是接手帝国的最佳年龄。在乾隆心中,为这个接班人打了八十分。
让他满意的有四点:
首先,从性格上看,皇十五子性格中最大的特点是自制力强。他起居有常,举止有度,学习勤奋,办事认真,从不逾规矩一步。这是最让乾隆欣赏的。
其次,此人品质“端淳”,富于同情心,待人十分真挚,善于为他人着想。
第三,从学业上看,经历了二十多年严格、系统、高质量的帝王教育,颙琰对儒家心性之学,颇有心得。另外,此子武功骑射成绩虽然比不上他的父亲和曾祖父,在兄弟当中也是首屈一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