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根据专利信息的特点,从指标设计、分类、构建等方面进行分析研究,初步建立专利分析评价指标体系,包括数量、质量、价值等方面的分析评价指标,以期对国家或地区或机构等不同主体的研发现状、研发效益、研发脉络与趋势、创新能力与竞争实力等方面进行专利角度的定量分析评估,从而为科技研发和决策管理提供支撑服务。同时也对指标利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建议。
[关键词]专利指标 专利评价 专利分析 专利信息
[分类号]G353.1
1 构建目的与设计原则
1.1构建目的
·方便专利信息分析,使专利调研更有针对性,能够对国家、地区、机构、领域等不同层面和不同主体的专利情况进行有效分析,提出当前和未来发展在技术研发和竞争方面的驱动因素,服务于专利战略决策。
·优化专利评价。基于对同一层面不同主体的对比分析,掌握各自的优势与不足以及具体差距,掌握整体的发展态势与水平,给予科学评价。
·通过专利评价,有效引导评价对象整合专利资源,加强薄弱环节,巩固专利优势,并理性引导技术创新向实际生产力转化,为不同层面不同主体的科技创新、经济发展起到良好的引导作用。
1.2设计原则
·科学性。单一指标的使用和不同指标的配合使用,应当合理;指标所涉及的计算公式,应当经得起推敲并为能实践所肯定。
·客观性。所有指标均是基于实际统计数据,而非主观臆断;指标对于数据的反映,应当贴切,没有歧义。
·系统性。指标体系应当全盘考虑到数量和质量、现状和趋势、投入和产出等不同角度对实际情况的反映,力求全面。
·实用性。指标体系不能脱离于实际的专利分析评价工作,与科技创新、经济贸易密切相关。
·前瞻性。尽管现时存在某些不能获取的数据,但鉴于专利统计的发展,仍预设部分专利指标以支持将来条件成熟时的应用。
2 专利分析评价指标体系的具体设计
根据指标反映数据性质的不同,可以将专利指标划分为数量类指标、质量类指标、价值类指标等;根据指标反映阶段过程的不同,也可将专利指标划分为投入类指标、产出类指标、运营类指标、保护类指标、效益类指标等。本文采用第一种分类方式进行归纳,同时在具体指标的阐述上将部分涉及第二种分类方式。
2.1数量类指标
2.1.1专利数量(Number of Patent,NOP)包括专利申请量、专利授权量、无效专利量等,还可根据专利类型进一步细分。该指标可以反映国家、地区、行业、领域、组织、机构、个人等不同层面、不同主体在某一时间范围内的专利产出情况。其中,授权量和无效量的指标还可以反映质量情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