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人谈及家乡时,总会自豪地提到黄果树、织金洞、茅台酒、云雾茶,甚至“江南煤海”、“黔南磷都”、“黔西南金山”……似乎没落下一件足以让黔人自豪的瑰宝。可是,有多少贵州人会提到那件举世无双的稀世之宝“辰砂王”呢?更令人遗憾的是,近年来众多专门宣传贵州物产的系列丛书或画册中也很少出现这个名副其实的“世界之最”。“辰砂王”似乎已成了“被遗忘的角落”!
也许有人会问:“辰砂王”是什么?她一直“养在深闺人未识”吧?
“辰砂王”的身世
辰砂是提炼水银的主要矿物,又名朱砂、丹砂,生成于低温热液矿床及温泉或火山活动带,其化学成分是硫化汞(HgS)。世界上自然产出的辰砂通常是粒径在1—5毫米的细小晶体,大于25毫米的辰砂巨晶只产于中国贵州东北部的铜仁万山汞矿。“辰砂王”就产自这里,其晶体长达65.4毫米,短径35~37毫米,熏237克。别看它重量不足半斤,却是迄今为止世界上最大的辰砂矿物品体,享有“世界辰砂王”的美誉。. 1980年,矿工们小心翼翼地将“辰砂王”从万山汞矿中采出,她才得以迎着朝阳放射出迷人的红光,向世人展示艳美绝伦的姿容。
新中国成立以来,邮电部发行的唯一一套四枚“矿物晶体”邮票里便有“辰砂王”的一席之地。在悄然兴起的“珠宝热”中,人们只要打开《珠宝》、《中国宝石玉石》、《宝玉石鉴赏》、《中国观赏石》、《珠宝五百问》、《矿物珍品》等畅销书籍或画册,便能看到“辰砂王”那被放大了不同倍数的“标准像”。《珠宝五百问》一书干脆将其照片用作封面,足见其“六宫粉黛无颜色”的倾城之美。
近10年来,我国许多有关观赏矿物晶体的图书中都将辰砂列在中外观赏矿物晶体之首。在《中国观赏石》一书中,著名地质学家、珠宝专家、曾任桂林冶金地质学院院长的袁奎荣教授把辰砂列为重要观赏矿物之首。袁教授写道:“到目前为止,贵州铜仁地区一直被公认为世界上最好的辰砂晶体的产地”,并称这里产出的举世无双的粗大晶体“辰砂王”价值连城。
2002年7月底至8月初,我陪同时已86岁高龄的中国地质博物馆研究员胡成志先生考察贵州黄果树,因而有幸了解到胡老与“辰砂王”的渊源。
1980年,胡老奉地质部之命,由北京专程赶赴贵州铜仁万山汞矿,将刚从万山汞矿岩屋坪矿采到的“辰砂王”送往北京,并珍藏于中国矿物岩石标本的最高殿堂——中国地质博物馆。据说当时国家为此奖给万山汞矿一辆崭新的北京吉普和数千元奖金,并由地质部出资,请汞矿领导和发现并精心采出“辰砂王”的几位工人赶赴北京参加当年的盛大国庆节庆祝活动。如今,“辰砂王”已经被珍藏30多年了!
揭开展砂的奥秘
人类与辰砂打交道的历史可谓久远,古代的中外“炼丹术士”多以辰砂为炼丹的重要原料,然而,人类对辰砂的认识仍然经历了曲折而漫长的历史。
......